政府与党组织的关怀与援助陕西民政 社会救助系统,为生活困难的群众提供了坚实保障。社会救助体系持续进步,让更多的人体验到了这份温情。
资金补贴送关怀
至7月10日,我省投入资金达到1.1亿元,为80.9万低保对象及7.7万特困人员提供了额外的一次性生活补贴。该笔资金犹如一场及时雨,让困难群体深切体会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。在经济压力之下,这些补贴显著提升了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,并确保了他们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。
居住地申办便利多
任某的户籍位于略阳县,他本人患有二级视力残疾,家庭因疾病和学业产生了较大开销。自今年汉台区启动居住地申请服务以来,任某向七里街道办提交了申请,经过一系列流程,他的家庭自6月份起开始领取低保金。此次改革取消了户籍限制,有效避免了“多地奔波”和“往返跑动”的现象,真正实现了在“家门口”就能获得救助。
智慧三码助办理
困难群体不仅可在居住地提出申请,亦可通过“汉中智慧三码”这一社会救助平台自主提交申请。此平台确保政策信息“码”上可得,申请流程“码”上可操作,相关信息“码”上可查询。像任某这样的群体,无需外出即可办理相关业务,显著提升了办事效率。
菜单式救助显温情
未央区实施了“1+9+N”模式的救助菜单。在此框架下,街道的救助专员蔡晖帮助何某申请了临时救助,并为其提供了心理辅导服务。该救助计划包括物质、生活以及就业等多个方面的支持。自今年6月起,我省已对5.6万人次进行了临时救助,进一步加固了社会保障体系。
特困人员多元保障
铜川市推行了针对特困人员的多元化保障机制创新改革陕西民政 社会救助系统,为超过1200名分散供养的特困人员指定了照料护理责任人,并为他们提供了日常生活照料和生病期间的看护服务。此外,该市还引入了第三方服务进行入户调查,以保障照料服务的到位,确保特困人员得到适当的照应和生病时的医疗照顾。
社会救助改革成效显
自今年起,我省在创新社会救助体系与机制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,并致力于提升管理服务水平。通过实施以居住地为申请地点、提供多样化救助项目等措施,实现了以点带面的工作推进。同时,我省不断深化各项改革,始终将民众的冷暖挂在心头,致力于为困难群体构筑坚实的幸福保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