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外国语大学自创立至今已走过83个春秋,被誉为“双一流”建设高校,在外语文学领域建树颇丰。该校发展轨迹鲜明,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,吸引了众多学子目光。现在,让我们一同探访这所著名高等学府。
辉煌办校历程
1941年,北京外国语大学宣告成立,这一历史性时刻见证了在党的领导下,我国首所外语类高等学府的诞生。次年,也就是1943年,学校更名为延安外国语学校。到了1946年,学校迁址至张家口,并与晋察冀外文干部训练班合并北京外事专修学院,共同组建了华北联合大学外国语学院。经过多轮的演变与成长,1954年,该学院正式将名称改为北京外国语学院。经过一段时间的过渡,到了1994年,学校最终确立了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名称。
雄厚师资力量
北京外国语大学汇聚了一支实力雄厚的教师队伍,该队伍中研究生导师的数量超过五百人,其中包括五位中国工程院院士,其中两位为双聘院士。这些教师凭借其深厚的教学经验和卓越的学术造诣,向学生传授知识,解答他们的疑惑,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在学术领域的持续进步。
多元科研平台
该校设有54家省部级及以上级别的科研机构,这些机构涵盖了众多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。这些机构为科研人员创造了优良的研究条件,促使北京外国语大学在众多学科领域实现了科研突破,进而促进了学术的进步。
卓越学术水平
北京外国语大学凭借其外国语言文学专业的坚实基础,促进了众多学科的同步发展。该校被评为“双一流”建设高校,同时也是“211工程”和国家级“优势学科创新平台”的试点单位。在教育部组织的第五轮学科评估中,该校的外国语言文学专业荣获A+等级,位居全国各高校之首。该校在软科发布的我国大学排名中排名第50位,同时,在语言类院校中,该校表现突出,位列前列。
优质专业设置
北京外国语大学在专业建设方面表现出了显著的实力,其下设有54个国家级的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基地,以及18个省部级的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基地。此外,北京市还特别支持该校的2个顶尖专业。该校不仅成功设立了6个一级学科的博士学位授予权,还包括3个博士专业学位的授予权;同时,还设立了12个一级学科的硕士学位授予权,以及100个二级学科的硕士学位授予权。
丰富招生与资助体系
招生对象包括普通本科生和保送生等群体,自2023年起,每年录取的本科生数量保持稳定,大约在2000名左右。在资助政策方面,已建立起一套全面的奖学金和助学金体系北京外事专修学院,涉及多个学科领域。国家奖学金的金额标准为每人每年8000元,国家励志奖学金的金额则为每年5000元。